首页

山东羽漓女王

时间:2025-05-23 15:36:18 作者:商务部:前4个月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575.4亿美元 浏览量:68217

  “刚中双方情如兄弟,友谊牢固真挚,双边合作基于平等尊重和高度互信,实现了互利共赢”“马中两国人民拥有兄弟般情谊,双边合作真诚务实”“塞中友谊基于相互尊重、互利共赢,两国关系一直保持良好发展”……来华出席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非洲国家领导人的话,体现了非洲国家与中国的深厚友谊,展现出非洲国家继续深化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的良好愿望。

  2013年3月,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期间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。在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指引下,中国携手非洲国家在团结合作的道路上坚定前行,中非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。

  中非是真朋友、好朋友,中非关系贵在真诚友好、平等相待。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,中非始终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。中国对非洲合作的出发点始终是双方人民的根本利益,主线底色始终是真诚平等、互利共赢、公道正义、开放包容。

  中国始终致力于以中国发展带动非洲发展,以中国式现代化促进非洲现代化。中非双方将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、全球发展倡议同非盟《2063年议程》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有机对接,依托中非合作论坛平台共同实施“十大合作计划”“八大行动”“九项工程”,聚焦非洲工业化、农业现代化、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,推动中非合作向更高水平、更深层次、更宽领域发展。中国建立非洲农产品输华“绿色通道”,在杂交水稻、大豆、木薯、蔬菜、菌草种植等方面助力非洲实现粮食自主。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姆维尼表示,中国为非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。

  中非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,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,中非关系发展更多面向人民。近年来,中非青年大联欢、智库论坛、联合研究交流计划等活动成功举行,“九项工程”框架下“人文交流工程”立项实施援刚果(金)艺术文化中心、阿尔及利亚歌剧院技术援助等项目,持续推动中非文明互鉴。“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”、鲁班工坊等为非洲培养人才作出贡献。中非人民在交流合作中不断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。肯尼亚《民族报》报道指出,中国在非洲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认可和支持,非洲民众“相信中国是致力于促进相互合作的可靠伙伴”。

  中非始终以诚相待,不断开拓合作新的契合点和增长点,不断推动合作水平迈上新台阶。中国和非洲都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,只有保持相互认知不断与时俱进,在国际事务中不断加强磋商与协作,才能坦诚面对中非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,才能对出现的问题,本着相互尊重、合作共赢的精神加以妥善解决。中国发展中非关系没有私心杂念,只有真情厚谊;从不搞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,只有脚踏实地的真抓实干;从不开口惠无实的空头支票,只有以诚相待、言出必行的举措成果。非洲国家充分感受到中国发展中非关系的诚意,普遍希望深化与中国的各领域合作。

  中非合作论坛不仅是推进中非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,也是南南合作的一面旗帜。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重要契机,中国将继续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,携手非洲共同奔赴现代化新征程,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,续写中非人民相知相亲友谊新篇章。(人民日报) 【编辑:田博群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国际最新研究:甲虫翅膀机制或可改进微型机器人设计

对此,山东省人社厅、河北省人社厅、四川省人社厅、河南省人社厅相继紧急发布声明辟谣称:文章和相关截图内容为虚假信息,当地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退休政策,不存在网传将按“工龄退休”的情况。

多维度齐发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“拔节而起”底气足

依托梯田农业系统,哈尼族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。比如,在高山耕种比在平坝艰辛许多,养成了哈尼族吃苦耐劳的精神;梯田筑埂、“冲肥”都需要全村协作,让哈尼族极具集体主义精神,迁徙到哀牢山1000多年来与各民族和谐相处,并逐渐发展为云南省人口第二大少数民族。一切皆顺应自然的规律,就算泥石流把梯田冲垮,他们也不着急,认为这是自然的、正常的,修好即可。这种尊重自然规律、天人合一的理念、集体主义精神正是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。

【两会30秒】中山大学校长高松:中山大学将到香港设立高等研究院

呼伦贝尔2月24日电(记者 李爱平)24日,元宵节当天,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(简称“十四冬”)主赛区呼伦贝尔市举办了“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助力‘十四冬’新闻媒体推介品鉴会”和移动展厅巡展活动,旨在通过“十四冬”赋能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“出圈”。

平安健康重磅推出陪伴式医疗健康服务产品

加曲多杰老人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马镇马村村民,地道的“老把式”。“老人不仅庄稼活样样精通,还是村里的文艺骨干,每年丰收前的望果节都得靠老人操持呢。”马村村委会主任普布顿珠说。

广东广州:中山大学校史馆开馆

10、品牌价值持续深化。2023年公司名列《财富》世界500强第33位,蝉联全球保险企业第1位,排名全球金融企业第5位;名列《财富》中国500强第9位;名列《福布斯》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第16位;连续七年蝉联Brand Finance全球保险品牌价值100强榜单第1位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